大興安嶺十八站林業局如何實現“零火情”?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十八站林業局所轄林區是國家一類火險區,也是森林火災易發和多發區。面對錯綜復雜的林火預防和撲救難點,十八站林業局結合重點火險區分布情況,從責任落實、火源管控、預警監測等工作入手,不斷提升森林防滅火綜合能力和水平。集團公司新組建以來,林業局實現了“零火情”。
疏堵結合消除隱患
十八站林業局在“堵”與“疏”上下功夫。
“堵”是堵住人、封住山、管住火、看住路,堵住火災隱患、防止森林火災發生。
林業局與塔河縣、呼瑪縣建立了“林地協同、防撲一體”森林防滅火工作機制,在“堵”上“寧可上前一步形成重疊,也不后退一步出現空缺”。
近年來,林業局設置固定管護站38個、臨時防火檢查站2個、封堵路點31個,主干線有巡護隊8支64人,封堵支叉線57條,所有管護站、臨時檢查站、支叉線封路口均配備照相機,對批準入山人員進行拍照、出示身份證留存個人信息備查,同時在16處有網絡信號的入山卡口啟用防火碼,堵住火源入山。
在“疏”的方面,林業局通告全局,經常捕魚者可到森林防火辦參加培訓、交防火抵押金、簽訂指定河段區域防火管護合同,在不違法違紀的前提下可常態化捕魚。經過培訓的捕魚者在合同指定區域內有履行宣傳防火和監督非法進山人員的義務。
“我們讓捕魚內行人監督私自下河的捕魚人,實現疏堵結合,有利于管護好這片大森林?!笔苏玖謭龈眻鲩L李國峰說。
科技助力預警監測
一架架無人機在林區上空低飛盤旋,把山形地貌、森林植被乃至非法入山人員等數據和圖像實時傳輸給十八站林業局森林防火指揮部,為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在原有36架無人機的基礎上,今年林業局再次自籌資金購置10架無人機。林業局9個林場在“踏雪三清”、秋季點燒防火隔離帶、采集野菜及山野果等重要時期,設計防火巡護路線圖,按圖進行機車載人、機車載滅火工具、機車載無人機作業,地空協同對所轄施業區進行全天候閉合式巡護?!叭?、車、無人機三位一體的監管模式對預防森林火災,確實作用大、效果好?!卑足y納林場副場長常兆江說。
依托集團公司森林防火感知平臺,十八站林業局在22個入山卡口、10個專業森林消防隊營區、7個靠前駐防點、4座瞭望塔安裝了視頻感知點,64名主干線巡護員可利用北斗巡護App進入森林防火感知平臺。林業局森林防火指揮部可實時掌握重點管護站入山管理、巡護員在崗巡護、專業隊訓練戰備、重點瞭望塔瞭望監測等情況,并進行視頻工作調度,實現了日常管理實時化、監督檢查可視化。
壓實責任守牢“防火線”
進入森林防火期,十八站林業局抽調8名處級干部、18名科級干部進駐轄區內林場、村屯,與春播農民和營林作業職工跟班作業,在防火一線督促防火措施落實。他們在各自責任區組成巡查小組,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明察暗訪,對督察中發現的問題,明確責任,立行立改,動態銷賬,確保壓實落靠責任。
駐防干部和局、場兩級防火人員,深入林場職工、農民家中簽訂防火責任狀和防火公約7576份,發放防火宣傳單4萬份,全局有60家個體工商戶自愿參與森防宣教。駐防干部和當地職工總結出四級無火患驗收包保責任制,即作業或點燒單位自己驗收、防火副場長帶隊驗收、場長組織防火股抽查、駐防干部與森林防火辦復查,并做到逐級簽單驗收以備倒查。
去冬今春,防火工作組與專業撲火隊伍現場參與、指導戰略防火阻隔帶燒除工作,完成計劃燒除1016.7公里、面積18471.1公頃。清明節期間,干部、職工守墳區、看墳頭,林業局開展“獻花換紙錢”活動,陪同祭奠者在墓地為逝者“無煙上墳、文明祭奠”。
在密林深處,38座森林防火瞭望塔像38雙眼睛,守望著這片大森林,及時準確地向防火指揮部回傳森林火險預警信息,報告火情火警具體坐標。常規情況下,瞭望員每一小時與防火指揮部會晤一次。今年,由于防火形勢嚴峻,林業局防火指揮部要求瞭望員每30分鐘會晤一次,確保出現火情早發現、早報告。
翻閱瞭望塔的報告記錄,瞭望塔及時報告疑似境外火情火警3起,確定3起,及時報告率100%,準確率100%,漏報率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