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雙河源濕地“三步”跨入國際行列

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日前入列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這是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韓家園林業局近年來加強濕地保護修復,構建“點線面”全方位、“網格化”全覆蓋的資源管理體系,推進雙河源濕地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進程所取得的成果。
構建三級管護體系。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大興安嶺韓家園林業局,總面積8712公頃,濕地面積7656公頃。韓家園林業局制定雙河源國家級濕地公園保護中長期規劃,編制了《濕地保護管理辦法》《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國際重要濕地申報匯編》,規范各項管理制度、職能職責,各項工作科學高效開展。采取網格化管理模式,實施河長制、林長制壓實主體責任,建立“林業局+林場+管護站”三級管護體系,實現濕地保護全覆蓋。
科學規范濕地監測。韓家園林業局組織專人對國家重要濕地生態狀況進行年度監測與評估。編制保護工作應急預案和濕地公園建設總體規劃,實施“聯防聯控”濕地保護長效機制,提供制度保障。強化基礎建設,積極實施濕地修復工程,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每年定期舉辦濕地保護專項學習培訓班,圍繞“世界濕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等主題,開展各類宣傳活動10余次。在濕地公園醒目位置設立宣傳牌、警示牌67塊,界碑、界樁84個,指示標識牌20塊。深入開展《濕地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普法宣傳進學校、進社區、進班組等系列活動,在全局營造了“人人重視濕地、人人保護濕地”的良好生態保護氛圍。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科學普及濕地生態功能作用、保護濕地資源重要意義,有效提升了公眾濕地資源保護管理的意識。
釋放濕地生態功能。雙河源濕地公園設有野生動物監測點2處、植物監測樣地40處、水質監測點7處。近年來,保護保育區實時監控,嚴厲打擊破壞濕地、濫砍盜伐、獵捕野生動物、污染環境等各類違法行為,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濕地面積實現自然恢復,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監測到鳥類58種、獸類14種、野生植物108種。目前,濕地公園已成為休閑游覽、科學研究、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生態功能效應得到充分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