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改革改出了什么?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黨委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回答好習近平總書記“林區三問”為目標,圍繞“兩山”轉化,立足生態和資源優勢,奮力答好國有林區改革發展答卷。

↑施業區內濕地
新理念引領萬余名職工融入新項目、新產業
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黨委堅持問題導向,明確提出“轉思想、轉思維、轉思路”,解決了林區職工依靠“砍木頭”發展的傳統觀念。集團100個林場組織實施主營業務144個,發展管護站節點經濟219個,協調金融部門推出低息信貸產品“龍嶺快貸”投放2.07億元,14959人參與增收項目。
2020年,加格達奇林業局那都里林場場長王興發帶領職工“騎著馬兒闖天下”,采取“林場+管護站+合作社+職工”模式組建產業聯合體,以林場主營、職工入股、年末分紅方式經營養殖森林馬。合作社帶動了加格達奇林業局57名職工參與養馬902匹,市場價值1200余萬元,每年都會給職工分紅。
張洪祥是韓家園林業局貯木場老職工,在養牛路上悉心摸索。他和老伴兒在放牧、飼養自己家肉牛的同時,辦起了“托牛所”,林業局17名職工群眾400多頭肉牛托付給老張管理,每年“托牛費”收入不菲。
產業興旺,讓古老“黃金驛站”上的十八站林業局煥發出勃勃生機。38類、600余個品種商標注冊“十八驛”品牌,從包裝設計、營銷渠道統一規范?!笆梭A”牌大豆油和面粉,在第11屆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優質產品獎和創意產品獎。在品牌的帶動下,五大產業茁壯成長,撐起了產業轉型一片天地。
韓家園林業局與森達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探索代工合作、項目合伙等模式組建林產品共享車間,先后與26個單位、16家合作社,180余名林區職工建立合作關系。全局綠色產品加工率達63%,商品率達58%,產品精深加工比例達32%以上,產品附加值平均提高50%以上。

↑黑木耳養殖職工在采摘木耳
思路變天地寬,林區干部職工打破產業發展“單打獨斗”思維。全面推進“兩地兩帶四園”生態產業發展布局,謀劃制定《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規劃》,有序發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雙寒”經濟、林業碳匯等生態主導型產業。謀劃生成寒地生物產業項目35個,林業碳匯等生態主導型產業。在加格達奇林業局建立森林藥材人工種植基地1.8萬畝,野生中藥材種質種源保護培育基地8萬畝,種植金蓮花5500畝。與晶珠藏藥集團、華潤三九藥業等藥企合作開發優勢藥材資源,建設“中國森林藥谷”。阿木爾、圖強、漠河、加格達奇等林業局與兩省、區強強聯合,攜手打造“中國最北森林旅游帶”,大興安嶺南部旅游聯盟。逐步形成以大興安嶺集團為主導的南北一體化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新格局。
跳出興安看興安,走出集團看集團。集團先后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和“體驗式”調研,舉辦“兩山”論壇,召開“走比學”現場會。派出50多名干部到國家林草局、經濟發達地區掛職學習,組織500多人次到科研院校、專業學校培訓。干部職工轉變的是思維、拓寬的是視野。集團從決策層到環節干部,思想統一,行動一致,瞄定“長三角”及國內經濟發達地區開辟市場、創業發展。與浙江省林業局等多個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在義烏市與26家單位召開產銷對接座談會。在建行善融商城設立“大興安嶺館”,入駐44款產品,微信小程序“大興安嶺特產館”基本建成,已上架119種產品,16家企業99件產品上傳到網上森博會平臺。

↑北極冰藍莓酒窖一角
特別是阿木爾林業局北極冰藍莓酒莊生產的野生藍莓冰酒,4次進駐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連續4年分別獲得FIWA法國國際有機葡萄酒大獎賽大金獎、秋季FIWA法國國際葡萄酒大獎賽金獎等數10項殊榮。北極冰藍莓酒莊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獲準使用“中國北極藍莓”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用標志,并獲得國家森林認證、有機食品認證,被中國林業產業協會授予誠信企業品牌等15項榮譽。公司還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制定企業標準8項,參與制定GB/T32783《藍莓酒》的制定。

↑藍莓種植基地
集團市場開發處負責人石皓巖帶領干部職工,相繼在深圳、秦皇島、大連、海南等地建立起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森林產品體驗館,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匯入藍海經濟。

↑組織黨員干部重溫入黨誓詞
森林濕地生態服務價值提升至8000億元
黨建引領,科技賦能,為集團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了堅強保障。
集團重新組建以來,在生態保護修復上,穩步推進森林、草原、濕地三大生態空間和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提質量、上水平。
中國林科院以2018年為評估核算基準年,對集團所轄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總價值量為每年7828.89億元。2022年11月評估顯示,總價值量7975.03億元,凈增了146.14億元,居六大森工集團首位。

↑苗圃職工正在為苗木除草
站在雷擊火火燒跡地上,呼中林業局資源科工作人員李海臣介紹:“按照集團探索輕度火燒區一個月內進行生態修復的方法,去年夏季,我們把2500多株興安落葉松苗木栽植在火燒跡地,成活率達到了預期標準,實現了一年三季造林?!?/p>
3年間,集團完成人工造林4.62萬畝、補植補造84.64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3.13萬畝,特別是自籌資金修復煤礦礦體1368.5畝。截至2022年11月,完成森林撫育639.2萬畝,提升了森林的多種功能效益,構建起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
集團引進并投入使用的森林防火感知系統,“天、空、塔、地”四位一體聯動,為“人防+技防”的防滅火協同發展模式提供重要技術支撐?!拔褰y一”的森林防火標準化體系初步形成,提升了森防指戰員實戰能力。改革三年來,累計發生雷擊森林火災85起,平均滅火時間2.5小時、平均林地過火面積0.96公頃,創造了有歷史記錄以來最佳戰績,連續實現“人為火不發生、雷擊火不過夜”。
實施企業林長制,前所未有。圖強林業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劉健,用“管林、護林、增林、用林”8個字概括了集團在10個林業局林長制全面推廣的做法。同時,把將激光雷達、樹木生長反演模型等高新技術應用到生態修復工作中,依托森林防火感知系統建立了林長制智能管護系統,搭建了森林經營“一張圖”數字化網絡云管理平臺。
改革3年來,集團嚴厲打擊非法侵占林地、毀林開墾等行為,累計收回林地1.5萬畝,2022年,林政案件比改革前的2019年下降了85%,疑似圖斑案件數量首次為零。生態修復標準體系建設實現從無到有,森林撫育質量核查始終保持全國前三名,林草生態監測外業調查進度位列重點國有林區第一位、全國第六位。
國際重要濕地數量由1處增加到3處,國家重要濕地由0處增加到4處,“中國圖強濕地論壇”列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組委會重要邊會活動,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林分公頃蓄積持續保持“三增長”。10個林業局完成碳匯項目可研,在全國已審定公示的83個林業碳匯項目中集團占有4個、在已備案的15個林業碳匯項目中集團占有2個。

↑圖強林業局九曲十八彎國際重要濕地
一線職工工資性收入增長了40%
“工資漲了、路平了、燈亮了、水清了、供暖熱起來了,柏油路鋪到家門口,現在的生活一個字‘美’!”。工人寇金鎖代表了林區職工的心聲。
改革3年來,集團將職工增收作為“一號工程”,投入2.7億元用于補貼一線職工增收,投入1.4億元用于一線撲火隊員及瞭望員補貼,同時,林業局實施以工代賑、發展特色產業等,帶動一線職工工資性收入由改革前的4.37萬元增長至2022年的6.15萬元,增長了40%。大西溝管護站管護員梁秋英、撲火大隊隊員梁恒表示,漲工資+績效工資+創收,每年比過去增加收入1.5萬元左右。
呼中林業局對36座瞭望塔、109名瞭望員逐一排查梳理家庭情況,針對不同家庭實際情況印制五彩連心卡,建立對應的長效幫扶機制,并為每戶家庭設立對應的黨員聯絡員,在日常走訪時明確負責人和聯絡人為全部瞭望塔提升用電安全防護設施、建設管護用房262座,實施局址供水改擴建、排水管網工程、局址排水設施建設、水毀橋涵和林場場址環境整治等,爭取資金對塔房、塔路開展維修改造,對所有專業撲火隊營房全面提檔升級。

↑施業區內濕地
集團確定了企業logo,建設了10個標準化“職工之家”,積極舉辦各類體育比賽、技能競賽、文藝匯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連續三年開展“送溫暖、送文化、送關愛”文藝輕騎兵到一線活動,實現駐防隊員和瞭望員全覆蓋。在重要節日大規模慰問一線職工家屬,組織1500名一線職工到海濱城市進行療休養,職工的歸屬感、榮譽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集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服務林區人民。三年來,集團累計上繳稅金12.3億元,支援地方經濟建設3.6億元。在新冠疫情防控過程中,積極援助各類物資,出動一線抗疫人員11,142人次、車輛1970臺次,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特別是面對2021年特大汛情,集團主動擔當、向險而行,出動兵力2.8萬人次、車輛4110臺次、飛機91架次,成為全區抗洪搶險的主力軍、沖鋒隊,并實現了零傷亡,得到國家林草局通報表揚、黑龍江省發函慰問感謝。
黨風正 、人心順?、事業興。集團安全生產始終保持零事故,信訪維穩連續三年實現在重要敏感時期“三個不發生”目標,上訪人次下降了72%,有效促進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將砥礪前行,譜寫國有林區改革發展新篇章。